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历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长三角地区已总体形成了“上海与杭州双核引领、其他城市特色鲜明”的金融科技发展格局。
近日,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浙大AIF)、华东师范大学长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在2022 中国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外滩高峰论坛上联合发布《2022长三角金融科技最具活力城市报告》。
该报告以浙大AIF司南研究室在2017年首发的“金融科技发展指数(FinTech Development Index,以下简称FDI)”为基础,首次联合推出“长三角金融科技发展指数”,通过三大指标体系尽览长三角区域金融科技活力、尽显金融科技格局,并探讨长三角各大城市金融科技的发展亮点和未来机遇。
长三角金融科技发展指数从企业、用户、政府三大市场主体视角出发,以金融科技产业、金融科技应用和金融科技生态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衡量长三角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情况、评估金融科技城市的发展活力。
对政府而言,其核心价值在于可成为其检视自身金融科技发展的体检单、对标卡和刻度尺,精准明确优劣势,更有的放矢地推进相关工作;对企业而言,其核心价值在于可成为其洞悉发展趋势、政策规则及市场机遇的指南。
长三角金融科技发展指数以整体经济发展水平、金融科技实力、区域影响力等作为遴选标准,将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合肥等共计20余座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作为样本对象进行数据采集和指数计算,并基于指数结果最终选取了长三角金融科技发展指数排名TOP10进行数据呈现和报告分析。
根据长三角金融科技发展指数,2022长三角金融科技最具活力的十座城市依次为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合肥、无锡、宁波、绍兴、温州、嘉兴。
其中,上海与杭州为长三角地区金融科技活力城市的“状元”与“榜眼”,是当之无愧的金融科技双核引擎:一方面,上海、杭州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均值高达89.7分,较其他八城的均值高出37.8分;另一方面,杭州较第三名城市南京高出21.3分,“护城河”已初步显现。
与此同时,从省份分布来看,浙江省表现最为亮眼,在10城中占据五席。江苏紧居其后,占据3席;安徽与上海各占一席。此外,浙江、江苏、安徽的省会城市稳居长三角领军位置,杭州、南京、合肥与上海均进入TOP5榜单,在金融科技发展上占据重要优势。
从三维指数结果可以看到,上海和杭州在产业、体验、生态等方面均遥遥领先,包揽了三大维度的TOP2席位,进一步验证了总指数所呈现的沪杭两城“遥遥领先、双核引领”之势。尤其在金融科技产业方面,上海和杭州是长三角各城市中唯二拥有金融科技上市企业的城市,共拥有金融科技上市企业19家,并集聚了长三角68.4%的代表性未上市金融科技企业。
但相比于上海,杭州仅在金融科技应用维度占优(高出5分),在产业及生态维度的指数值均比上海分别低了13分和5分,需进一步寻找差异化发展的突破口,以求持续与上海保持“双轮驱动”,共同带动长三角金融科技的新一轮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台州和常州凭借各自特色从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分别成为了未上总榜的城市中唯一跻身应用活跃以及生态活跃TOP10的城市。具体而言,台州背靠浙江蓬勃的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应用优势,在金融科技应用中表现优异,排名长三角城市第7,金融科技使用者占比为77.6%。而常州则在金融科技生态活跃榜中位列第8,活跃的投融资环境、良好的数字基础设施水平(互联网普及率49.13%位列长三角城市第3)、富有活力的科技产业发展,均为常州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产业角度看,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动力来自新一代创新技术催生金融新应用,其中主导的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金融业由此衍变成新金融业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底层推动力来自计算机技术中AI芯片和通信技术中5G的突破,数据处理及数据传输能力的指数级增长催生云计算和物联网生态,进而孕育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三大赋能能力。
掌握这三大赋能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力量主要通过对金融业内外部全方位资源组合,重塑打破发展瓶颈,帮助企业实现成本结构优化以及业务效能提升,少量涉足金融业务,将成为垂直领域新势力,而传统金融业占据先发优势,加速布局金融科技。上海和杭州分别为传统金融业转型驱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力量驱动的代表。
上海和杭州取得长三角金融科技体验TOP2城市既来自于市场自发驱动力,也来自于地方政府对数字化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培育。
从市场角度看,两地都有充足的创新力量,上海市较依赖传统金融转型,杭州市较依赖科技企业赋能。疫情期间,上海市银行利用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为中小微企业精准画像,有效加大信贷投放。杭州市的金融科技应用体验连续四年获全球最佳,金融科技使用者占比高达94%,被誉为全球移动支付之城。
从政府角度看,两地都对数字化有着深刻理解,并积极拓展金融科技企业发展空间。
上海市一方面积极推行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三级平台、五级应用”架构基本形成,防汛防台、道路交通管理等重点应用场景投入使用,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增能提效;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金融科技应用试点,23个试点项目上线试运行,在技术先进性、场景多样性等方面有示范效应,有效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优化民生服务。
杭州市一方面积极推行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已有56件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事项实现“一件事”全流程办理,全省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81.6%;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金融科技政策引导,杭州市不断推出建设数字经济第一城、国际金融科技中心、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等政策规划,顺利引入世行与中国互金协会全球数字金融中心等项目。
长三角金融科技生态活跃城市凭借各自的资源禀赋,积极谋求不同的生态发展模式。上海偏重于金融业自身转型,有中央定位高、政策支持力度大、传统金融基础雄厚、全国性要素交易市场领先等优势。杭州作为中国金融科技发源地,利用科技自发驱动,拥有了8家金融科技上市企业,市值总额达2007.7亿元,内生科技赋能动能强劲。
苏州、无锡、绍兴的金融业和科技产业发展水平较为平衡。南京、宁波的金融业发展水平大幅领先于科技产业。南京金融业发展水平为长三角城市第二,共拥有11家代表性未上市金融科技企业,4家传统金融上市企业,数字基建领先,科研实力优异,政策环境良好,但科技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宁波金融业发展水平为长三角城市第四,但科技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常州、南通科技产业大幅领先于金融业发展水平。